富年达绒对联创始人骆慧莲:文化“富养”,传承中华民俗瑰宝

发布时间:2024-05-28   来源:网络   阅读:1252

中国人对春联的钟爱源自于《山海经》,相传度索山上的大桃树曲蟠三千里,两位天神神荼(shēn shū)、郁垒(yù lǜ)守门,镇邪驱恶。于是从春秋战国时代起,人们将两位门神刻在桃枝上以辟邪除灾,史称“桃符”。至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提字于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春联由此诞生。

从桃木板刻字,到红纸写作抒发文意,再到如今的绒布春联、立体高科技对联,这一中华民俗瑰宝历经了千年演变。作为节日气氛组担当,家里一旦贴上了红色对联,便预示着离阖家团圆的日子近了。于国人而言,春联看似只是一样节庆用品,实则更是文化信仰的刚需。

到21世纪,中国春联市场容量已不可估量。在世界超市义乌,每年11月前后春联厂商会开始忙碌起来。作为中国最大的春联供应集成市场,这里的产品设计风格和形态演变几乎是整个春联产业的风向标。但王萃明、骆慧莲这一对创业夫妇,深耕春联市场30余年,却是一年四季都很忙。早在2006年,王萃明、骆慧莲夫妇创业公司旗下品牌包括王鑫春联、万年红对联等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1亿。

王萃明、骆慧莲夫妇合影

近日,笔者前往义乌采访了“富年达绒对联”创始人骆慧莲女士,深入探讨了细分文化领域品牌常青背后的故事。

文化“富养”,坚定传承,方不惧竞争

90年代下海淘金者无数,在竞争激烈且微利谋生的春联年画行业背景下,你们的企业是如何生存并保持稳定经营增长?对这个问题,骆慧莲女士坦然一笑:“我自己总结了下,结论其实有些简单。可能因为我跟我先生都是文艺青年吧。”

骆女士和王先生都出生在金华本地,她从小热爱文学,先生从小热爱绘画。年少相识,从青梅竹马到携手半生。骆总介绍,一开始真的只是想做点小生意让家人过得更好些。没想到生意一做就是三十年,曾经街边支起的一个年画小摊变成了如今占地百亩的智慧化工厂。“如今初心还在,但企业经营的动机需要变一变。我们在30年的探索中,意识到自己还有要肩挑的担子。做文化产业不能很功利,也不能太过于佛系。这中间要找到一个智慧的平衡点。就像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能将企业的市场效益与价值导向完美结合。”

富年达品牌形象店开业

纵观古今春联演变历史,便可知产品会随市场发展而更新迭代。变化才是真正的永恒,在这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里,唯有文化信仰与传承能做到万世不移、生生不息。无论是纸对联、还是现代年轻人偏爱的高品质绒对联、立体对联、LED灯光等创意对联,只在昭示中华上下数千年国人对文化对家对幸福生活的想象和坚定向往。

骆女士通晓这点,所以从不惧怕竞争。早期创业时也遇上过很多“恶意竞争”的同行,但她始终认为,他们所行道路的终点不在一处。既然不是同路人,又何苦汲汲营营,把精力浪费在打价格战。她认为,产品的品质、文化传承、设计创新才是竞争的关键。骆女士早年创业,凭借前瞻眼光和进步的审美让公司成功突围站稳脚跟。90年代末,互联网进入中国,她主动拥抱新技术,成为行业最早用电脑制版的厂家。到如今,创新和进步早已刻在品牌基因。

当前,印刷春联取代手写春联占据了市场主流,机器批量生产,导致春联不可避免出现形式与内容上的单一,也造成了春联原本文化意义的打折。新形势下,骆女士反其道而行,创建“富年达”新品牌,创新提出了“绒对联”的产品设想。“富年达绒对联”进一步锚定“贵一点,更好材料,更精工艺”的品牌定位,产品升级迭代,在春联产品的包装、内容设计上再起高峰。

富年达绒布对联

据悉,这几年富年达绒对联在市场享誉颇高。不少经销商表示,富年达绒对联质量过硬、设计大气高级有品质感,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同时广泛满足南北市场需求,特别适合打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感。

“发心正,近悦远来”才是家文化的终极理解

骆女士在介绍富年达经营和产品设计理念时解释道:“文化产业的附加值不体现于生产成本,要始终坚守产品品质与生产标准。这是文化企业经营的题中之义、应有之义,也是文化产品价值最好的体现。”

面对春联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狂打价格战等问题,她认为这不是行业良性发展的模式。短期内抢到了生意,长远看失去了人心。“发心要正,不能一味只图经济效益。”骆女士平和地笑言:“我不追求更多的身外之物,而是要尽全力让大家能买到象征家庭圆满幸福的优质产品。为中国式家文化摇旗呐喊,为更多家庭带去艺术美感和美好祝愿。做企业就是做人,我只会认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

富年达绒布福字

即使在研发创新绒对联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骆慧莲仍认为是值得的。她对品控表现出独有的执着。目前来看,富年达绒对联经过了市场考验,足以为春联行业指出一条可行性发展道路,即重视研究市场消费特点与需求,创新文化消费的内容、模式与热点。通过打造精品文艺、文化产品,精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文化需求。

富年达品牌对家文化的理解不仅体现在产品中,“近者悦远者来”也是她的思想核心。她认为人与人的交往常常比工作更重要。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职工的“安心”“顺心”当成头等大事,把客户的“开心”“放心”放在生意之前。

早年创业时候,很多经销商从北方来,若舟车劳顿又无住处,便可在他们商铺后方小憩。骆女士会用心照顾,无论合作是否达成,都以诚待人,笑迎八方来客。于是这些90年代结下的情谊,如今仍旧是富年达的战略合作伙伴、宝贵财富。相互陪伴、共同成长下,一眨眼就是30年。

办企业以来,骆女士将心比心从未逾时给员工发工资。即使在特殊时期,疫情来临,工厂关闭、经营亏损,再困难她也会把工资不打折扣发给每一位员工。这也是家文化的体现,小家是家,工厂是家,国家更是家。

三十年如一日,一生只做一件事。她一直走在“发心正”的道路上,将大部分收入重新投入到企业发展、创新研发、品牌建设以及全体家人培训学之上,正如她所说,对员工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公司负责就是对自己最严格也最安全的负责。

富年达品牌形象店

乘势而上,紧随产业变革谋发展

就目前市场趋势来看,骆慧莲女士坦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富年达仍需投入大量的生产、研发成本,以应对文化市场潮流变化。她进一步分析了春联市场的发展现状,指出了高质量文化产品市场始终面临供应不足等情况。

“国内文化市场背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赛道宽广、市场前景好。用‘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中国民俗文化品牌的口碑和竞争力,这件事总要有人做,也值得一做。”骆女士补充道。

近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春联产业也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她又深入分析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她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春联的制作工艺也将面临革新。

富年达绒布对联和福字

“只靠勤奋就能成功的时代过去了,市场在迭代更新,我们要看得懂市场变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未来,富年达绒对联将积极打通线上销售、社交媒体营销等渠道。不仅要拓宽产品销售路径,也要努力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企业也正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升级智能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有别于传统印刷业,由于春联兼具着“文化”属性,这导致社会发展变迁中的“新质生产力”(来源于《政府工作报告》)会不断催动“文化”展现出创新性发展。这种文化创新的现象被解读为“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新成果”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会不停地影响文化产业市场的风向,文化产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活力。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启示下,骆慧莲女士也指出,未来我国的文化产业企业势必踏上“专精特新”的道路,如何打造具有品牌标识度的产品是关键。作为春联行业的先行者,富年达正加速向产品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转型升级,通过打造一批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春联产品,尝试激活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

富年达系列产品

最后她结语,富年达应始终不忘初心,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要通过产品深耕更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精益求精打造优质对联、年画等产品,让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民俗文化产业,在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迈向更高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