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谋发展 敢拼会赢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3-10-31   来源:网络   阅读:1854

——农发行石狮市支行贷款余额首破40亿元

农发行石狮市支行身肩“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神圣使命落户石狮,深化落实“五在石狮”部署,秉承“拼搏勇敢、坚守诚信、智慧开放、大气包容”的狮城精神,持续做好融资融智链条式服务,切实为建设现代化商贸之都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至10月末,贷款余额首次突破40亿元,达40.13亿元,较年初净增4.27亿元,增幅11.91%,创历史新高。

一、坚持稳产保供,在守牢市民饭碗中塑造“美”

初秋时节,稻浪滚滚,在石狮蚶江镇东垵村的旱稻种植基地,颗颗金黄稻粒源源不断进入粮库,这是石狮市支行支持粮食生产的一幅缩影。

粮食稳,天下安。近年来,石狮市支行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履行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责,巩固“粮食银行”主渠道地位,2023年共办理地方储备粮贷款展期和轮换贷款7笔,实现政策性储备业务覆盖100%,为增储、轮换、调销等关键环节注入信贷资金,全力稳住守住“米袋子”“菜篮子”。

石狮是全国县域面积最小的百强县,农业比重偏低,优质涉农企业难以生存。为推动全市粮食物资储备扩能增效,石狮市支行巧借政策东风,率先落地全省首笔中国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支持企业新建粮食仓库、物资储备仓库和大米加工生产线,充分发挥金融杠杆撬动作用,后续将形成2亿元有效投资。同时聚焦粮食物流建设,累放1.12亿元支持钞坑农贸市场建设项目,进一步融入“丝路海运”港口资源,切实将政策性金融活水灌注狮城。

二、坚持内联外引,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展现“美”

“小石狮,大世界”,近年来,石狮城市功能日渐完善,晋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17位,走出一条石狮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坐落于石狮蚶江的石狮市锦江外线(水头至石湖段)道路工程,路线全长约6.8公里,拟建1条起于水头村蚶江海堤、途经锦江村、终于石湖港的主道路及绿化、桥梁、污水排涝、灯光照明等配套基础设施,为融入海西产业链和实现“沿海时代”历史性跨越提供物流便利。

项目建设初期,石狮市支行提前介入,主推陪伴式综合营销模式,客户经理直抵项目精准对接,因企施策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为项目建设注入2.6亿元资金,目前已投放1.95亿元,解决项目建设初期资金缺口难题。项目的主道路建成后,将打通沿海大通道南北段,成为连通五镇、辐射泉州的重要交通枢纽,助推环湾片区及滨海特色旅游开发。

该行抓住石狮市“5510”项目攻坚年活动契机,累计授信基础设施类固定资产贷款5.41亿元,累计投放固定资产贷款6.44亿元,相继支持水头排涝、地下管网、八卦街提升保护、航运中心、钞坑农贸市场、十里黄金海岸、益家建材家居收购、文旅集团文体资产收购、锦尚外线等项目,满足滨海特色旅游需求。

三、坚持首创精神,在传承文旅内涵中涵养“美”

作为县域更新建设“省级样板”,八卦街系石狮城市发祥地,历史悠久,业态繁荣,但沿街居民房屋存在老旧安全隐患,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石狮市支行紧抓“五在石狮”政策机遇,积极打造“文旅+”系列产品,创新“以修代租”管理模式,向八卦街提升保护工程授信5亿元,目前已投放信贷资金1.59亿元,解决沿街群众居住安全隐患,助力打造全省独一无二的古早商贸市集老街。授信3亿元信贷资金支持首批福建省级传统村落华山古民居建设,保障古建筑修缮和改造利用、道路改造及景观绿化提升及配套公用设施建设等,让古村落焕发生机活力,留住石狮乡愁记忆。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石狮万寿塔、姑嫂塔、石湖码头等“海丝三宝”名列其中。该行把握“宋元中国”申遗机遇,授信海岸线农旅项目2亿元,支持“全福游·狮来运转”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国家级滨海休闲旅游城市。多年来,该行心系民生,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放支行首笔巩固脱贫攻坚贷款0.2亿元,带动困难人口实现就业8人。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品牌扩大效应,深入开展各类金融知识宣传20余次,采购脱贫地区帮扶产品2万余元,号召员工捐款捐物0.38万元,多维度履行社会责任。

四、坚持青山绿水,在呵护生态环境中留住“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狮是省级园林城市,跻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62位,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石狮市支行积极落实市分行与石狮市政府签订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石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结合地方区域资源禀赋,发挥“绿色银行”品牌优势,助力石狮市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践行“两山”理念,大力挖掘当地绿色资源,支持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资源开发,重点支持灵秀山绿色生态开发保护项目,成为石狮唯一绿色信贷项目主办行,授信信贷资金1.5亿元用于景观生态修复,为市民健身休闲提供又一佳处。支持石狮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服务政府河长制落实,实现对石狮防洪排涝、地下管网、污水处理等所有水利中长期项目的全覆盖,助力打造宜居城市,不断满足滨海城市的“绿色”追求。

(文/黄斯铭)